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一百五十八章 败者难免被中伤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独孤信道:“石大哥说的这些我在柳先生读书时曾经看过,只是没有深究,现在细想起来,还是有点那个意思。”

石猛笑道:“出身并不重要,但是在那个时代却是硬伤,可这袁绍还真是争气,他虽然同曹操等一帮小兄弟是当时京城里有名的恶少,但却凭自己的真本事,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,对此,你要说那‘四世三公’的名声给他带来了多大的好处也很是难说,不能说没有,但绝对不是唯一。要说他沾光,那也有限,在他不到二十岁时被举荐为濮阳县令。袁绍生得英俊威武,有清正能干的名声,但运气也实在太差,先是父丧后是母亡,接连六年都在守孝,加上朝廷宦官弄权,他干脆就拒绝朝廷征召,在家隐居了起来。及至外戚何进当了大将军,看重他的才能召他入仕,他才出山为朝廷效力。经董卓之乱后,他被推为反董联军盟主,董卓灭亡后,他东征西战,占据了青幽并冀四州,成为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军阀,名震一时。对袁绍的评价史上多多,但最被人记得的当属他的发小,盟友和死敌的曹操对他的评价了,也是后人作为对其评价的准绳。曹操的原话为:‘吾知绍之为人,志大而智小,色厉而胆薄,忌克而少威,兵多而分画不明,将骄而政令不一,土地虽广,粮食虽丰,适足以为吾奉也。’曹操说这话就有太点亏心了,何为‘色厉胆薄’,袁绍的冀、青、幽、并四州之地可不是谁让给他的,靠的是人格魅力和处事果断,赏罚分明,将士用命,才将其控制之地不断地扩大。他面对董卓废帝之议,敢横刀相向;他面对公孙瓒属下白马义从的冲杀,果敢地让部下用强弩将其射退,要知道,这白马义从可是赵云赵子龙所属的部队,这何来‘色厉胆薄’之说。再想想何为‘好谋无断’,袁绍只有在决策正确的前提下,才能步步为营,数战而平群雄,以至最后统一了北方,如果没有对局势准确的判断,没有果敢的决心,他袁绍何能取得如此骄人战绩,史书说他是‘当敌制决,靡有遗失’,这何来‘好谋无断’之语。至于‘干大事而惜身,见小利而忘命’,想那东汉末年,军阀混战之时,谁人不是如此行事,你曹大人干得这些恶心事还少吗,做大事当然不惜身,就是见一美貌女人(张绣的婶婶)这等在那个时候的小事,曹操也是也是不惜身的,不然何来宛城之变,大将典韦何以亡身,长子曹昂何以被害?也就是说,那个时代之人,是大事小事都不惜身;大利小利皆忘乎命,这是所有人的通病。只是曹操自己作为胜利者,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。袁绍一生的分水岭实际上就是官渡之战,在此之前似乎说不出袁绍有什么不是来,对这官渡之战,后世推理、论证多多,大致结论就是,虽然有偶然因素,但失败是必然的,至于道理嘛,没别的,曹操是一世之枭雄,袁绍嘛,没肚量的小人而已,胜败在战前就决定了。”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haimabooks.com

(>人<;)